首页 / 历史 / 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1930年代的上海,一个普通晚上,张幼仪受胡适邀请参加一个晚宴,出席的人还有徐志摩和陆小曼。这是张幼仪一生唯一一次和陆小曼吃饭。

晚年的时候,回忆起这顿晚餐,她说了这么一番话:

我看到陆小曼的确长得很美——光润的皮肤,精致的容貌。

她讲话的时候,所有男人都被她迷住了。

饭局里,她亲昵地喊徐志摩“摩”和“摩摩”,他也亲昵地叫她“曼”和“眉”。

张幼仪显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。那天晚上她话很少,却不能回避自己的感觉。

她说:我晓得,我不是个有魅力的女人,不像别的女人那样。因为那个时候,我的眼里只有他,我只是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女人。

在当事人都已去世的时候说出来,张幼仪的这番话尤显得真挚诚恳。

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陆小曼

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其实,张幼仪出身很好,嫁给徐志摩绝对不能说是高攀。

家里是宝山县的首富,父亲是当地的名医,二哥张嘉森后来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哲学家;四哥张嘉璈是著名的金融家,后来担任中国银行董事长。

张幼仪和徐志摩是包办婚姻。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日本留学回国,在邮政部供职,他的薪水成了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。作为家庭的顶梁柱,他得到了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信赖。父母也把为家中几个女孩挑选丈夫的权力交给了他,因此张幼仪的亲事只能听凭父兄安排。

后来,张嘉璈担任了浙江都督秘书。在一次视察杭州府中学堂时,一位学生的作文引起了他的注意。这篇作文的文笔气势颇有梁启超的气势,书法也笔力遒劲、气韵生动。张嘉璈对这位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经打听,这个学生叫徐志摩,是当地一位士绅家的独子,他立即致信富绅,提议将自己的妹妹嫁给这个才华横溢的学生。张家很快收到徐志摩父亲的亲笔回信,同意了这门亲事:“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。”

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徐志摩

为了让张幼仪嫁得风光体面,在夫家获得足够的地位与重视,她的娘家人可谓是用心良苦。不仅特地派人去欧洲采办嫁妆,而且陪嫁丰厚得令人咋舌:光是家具就多到连一节火车车厢都塞不下。

对哥哥非常崇拜和信赖的张幼仪,也对徐志摩这个未来的丈夫十分信赖和尊敬。而且,传统教育的熏陶让她认同《礼记》对婚姻的看法:“婚礼者,将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庙,而下以继后世也。”所以,虽然从未谋面,但张幼仪一开始十分坚信,只要是自己孝敬公婆侍候丈夫勤勉持家恪守妇道,丈夫就会因为自己的温顺和安分而爱上她。

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张幼仪与徐志摩合影

可惜的是,妻子显赫的家世、美好的性格与德性打动了徐志摩的每一位家人,却唯独没有打动徐志摩。

那场婚礼可谓极其轰动,之后几年,人们还在讨论那场婚礼的盛大。

婚礼时,张幼仪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,“我本来希望他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,会对我一笑,可是他的眼神始终很严肃。”

洞房花烛夜,他身上脱得只剩最薄的一层丝袍,充满期待地站在房间那头注视着我。我想跟他说说话,想大声感谢命运的安排。

但是当时的张幼仪年轻又胆怯,而且受到的教育是:正当的做法是由他先向我开口。可是徐志摩一句话都没有说,他们之间的沉默就是从那一夜开始的。

回忆起这个夜晚,张幼仪语气里不无后悔,她说:也许一个新式女子会在这个时候开口,一对新人就此展开洞房花烛夜。

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婚后的张幼仪很快就被操持家务、照顾公婆这些事情给绊住了。

她迅速学会了如何讨好婆婆,晨昏定省,帮助理财。然而却从没学会像讨好公婆那样取悦丈夫徐志摩。

在结婚后几个星期,徐志摩就离家求学去了,先是天津,后来又是北京大学,只在假期回来。嫁到徐家四年,但两人相处的时间只有四个月。

和徐志摩在一起时,她沉默、内敛,而徐志摩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外,对她不理不睬。

有时候,徐志摩伸着腿在院中长椅上读书,张幼仪就和他坐在一起缝东西。他会指挥佣人一会拿着个,一会抓抓那里,但是从不与张幼仪交谈。

面对这样的状况,年轻的张幼仪不知该如何应对,父母只教过她如何取悦长辈,却未曾说过去和取悦丈夫。张幼仪只能保持沉默。

但她也曾期望,“能像跟哥哥弟弟聊天那样,和徐志摩交谈;我想帮他忙,助他得到成功与荣誉。”

她甚至幻想过这样的场景:两人像伙伴一样待在俭朴的家中,他研究学问,自己准备两人的饭菜;自己穿着西服,抱着书本,和徐志摩并肩走去上课。

然而,在儿子徐积锴出生后,徐志摩完成了父母的愿望,干脆留学海外去了。两人彻底见不到了。

所以你瞧,这是件很悲哀的事,张幼仪打从一开始就没法子了解徐志摩。

两年多,在儿子已经两岁的时候,为了防止徐志摩在欧洲有什么不得当的行为,在未征得徐志摩的同意的情况下,张幼仪被公婆送往欧洲。

为了能和徐志摩有更多的语言,张幼仪在婚后仍然坚持跟着家庭教师学习了一年。

夜里,躺在船舱中的床上,张幼仪心情是沉重的,她想起二人之间长久的沉默,她琢磨第一眼看到徐志摩的时候要有怎样的举动。

三个星期后,那艘船终于到了。张幼仪穿上精心挑选的衣服,在甲板上探着身,不耐烦地等着下船,看到了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的徐志摩,同时心凉了一大截。

多年后,她还记得那一面,“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,脖子上围了条白色丝质围巾。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,不会搞错,因为他是那堆接船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在那儿的表情的人。”

在巴黎,徐志摩也没有停止对张幼仪的嫌弃。他指着她身上精心准备的衣服说:“瞧你这寒碜样,和你走在一起真让人丢脸”,并带她到百货公司换掉全身的行头;在巴黎飞往伦敦的飞机上,张幼仪晕机呕吐不止,徐志摩非但没有安慰、照顾妻子,反而撇过头捂着鼻子说:“乡下土包子!”不过,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话说完没多久,他自己也吐得一塌糊涂。

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丈夫的冷淡和嫌恶让张幼仪内心装满委屈。更可怕的遭遇还在之后。张幼仪发现自己怀孕了,当她告诉徐志摩后,对方立刻说:“把孩子打掉。”

丈夫的话让张幼仪目瞪口呆,在当时,女人打胎是有生命危险的。她略有几分不满地说:“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。”可是,徐志摩居然冷冰冰地答道:“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,难道你看人家不坐火车了吗?”

此时的徐志摩正在疯狂追求美貌与才华兼具的林徽因,心里在想着离婚这件事,怎么会让这个孩子存在呢。

之后徐志摩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后,就消失不见了。张幼仪说自己就像是一把“秋天的扇子”,天气转凉以后,被遗弃的妻子。

此时的张幼仪身怀六甲,不会讲什么英文,徐志摩也消失不见。

孤苦无依、语言不通又身怀六甲,张幼仪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,正处在身心最脆弱的时候,甚至打算一死了之。

幸好二哥张嘉森当时在法国读书,写信给她:“万勿打胎,兄愿收养。抛却诸多事,前来巴黎。”后来安排她在法国乡下一个朋友家里待产。

在法国乡下度过的那个秋天,对张幼仪来说,宛如沧海桑田。

到法国的时候,她怀孕四个月,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,更不知道要不要离婚。

在徐志摩丧失踪迹的这四个月,张幼仪开始对这个男人由尊敬变为厌恶。

徐志摩曾把他们夫妻俩比作小脚和西服,之前张幼仪一直不理解,她说,自己并没有一双小脚啊。

但这个秋天,她终于明白,自己的行为在很多方面和缠过小脚的没有分别,她从不敢辜负公婆的期望,也从未怀疑过古老的中国习俗,“为了讨好公婆放弃了一切,包括出门、求学,甚至育子。”

就算到了英国,到了自己朝思日想的丈夫的身边,她也只是每天在家里等待徐志摩回家,并未去了解他在想什么,去融入他的朋友中。

而此时她明白,她必须从思想和行为上拿出勇气。她领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,不管发生任何事,都不要依靠别人,而要靠自己的双脚站起来。

她决定同意徐志摩的离婚协议,“我要追寻自己承继的特质,做个拥有自我的女人。”

她决定成为一位老师,自立更生,以适当的方法教养孩子。“我想让他看看他弃我而去以后,我一直活得很好。”

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离开徐志摩之后的张幼仪,目标明确,独立,坚强。

她一边上课,一边养育小儿子阿欢。在小儿子阿欢因病去世之后,悲痛之中张幼仪也并未放弃自己的学业。

张幼仪承认,和徐志摩的离婚,使得她脱胎换骨,找到了自我:“在去德国之前,我什么都怕,在德国之后,我无所畏惧。”

回到中国的张幼仪与此前大大不同,家乡的流言蜚语,不再让她难以承受;不满意公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,她大胆提出自己要带着儿子去北京。

先在一个学校当老师,后来又受四哥的邀请,担任中国女子银行的副总裁,这份工作完全展现了张幼仪的才华和能力。

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儿子徐积锴

她将办公桌设在办公室的最后面,这样可以观察整个办公室的情况。她每天八点半上班,下午五点会有家庭教师来教她中文,六点下班。后来又担任一家时装公司的总经理。

她一生都不认为自己是个有学问的女人,直到晚年她还说“看看我那一手中国字,就知道不是出自读书人的手臂,而且我有好多字都不认识,如果我有学问的话,我就会用文言文写东西,那和中文口语是截然不同的。”

但张幼仪有其他的能力。她虽未学过金融,但善于理财,很有经营能力。就算在抗战期间,女子银行也能够维持,还靠着投资大赚了一笔钱。

家庭方面,张幼仪也处理得相当妥善。

她独自抚养儿子,不时地照顾公公婆婆,还需要不时地安抚公婆对陆小曼的不满。

公婆对她非常满意,将遗产也分成三份,一份给张幼仪和孙子,还将位于上海的一栋别墅送给张幼仪。

徐志摩是诗人,对俗务一窍不通。在自己母亲临终前,不知道怎么照顾,而且无法说服当时的妻子陆小曼回家料理,最终还是请了张幼仪出面。

张幼仪非常妥善地料理了后事。张幼仪也还是应了徐志摩当年的那句话——做徐家的媳妇,不做徐志摩的妻子。

离开徐志摩的张幼仪彻底脱离了这个讨论范围,她不再在乎“你们男人是不是喜欢我这样的女人”这种问题了。

她打定主意,不再在男人这个问题上耗费心神。她有许多要做的事,她要去追求自己曾经想成为的自己。

离婚多年后,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,开始聊天,徐志摩甚至开始能够欣赏她。

他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提及张幼仪时说:“C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……她现在真是‘什么都不怕’。”

她事业成功,让人信赖和尊敬。

张幼仪在晚年回忆时也曾说,没有当初和徐志摩的离婚,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自己。

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我看到了一张40岁的张幼仪的照片,照片里的她乡土气息荡然无存,面容沉静,透露着高贵和坚毅。

张幼仪: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

张幼仪中年时期

当时的银行职员这样回忆道,那年她约40岁左右,腰背笔挺,略显高大,神情端庄大方,有大家风范。她就在我们营业厅办公,准时上下班,除接电话外,很少说话,总是专心看文件。我经常要将报表和装订好的传票本请她盖章,有时听到她打电话时用德语。

每当想到这个场面,我心中都会涌起一阵感动。在经历了那样一段婚姻后,那样一个心里曾破成洞的女子,每天是这么过活的啊。专注,认真,自尊。

她最终活成了她自己。也得到了很多爱。

— 小胖子 —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爱读书立场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创致敬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ushu263.com/43356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200768998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