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旅游 / 这里有慈禧和鲁迅叫绝的传奇美味

这里有慈禧和鲁迅叫绝的传奇美味

位于河南开封的朱仙镇,是中国四大名镇中唯一一座北方古镇,因此,去这里体验北国古镇味道的计划,早早便被列入了日程。

谈起朱仙镇,其历史大概经历了五千年的岁月。这里曾是古战场,相传宋朝大将岳飞,曾带领部下在此地大破金兵;这里也是一座商业重镇,在明朝时发展成为“南船北车”的转运处和货物集散地。

启封楼、四面牌坊、验粮楼、魁星街……走在朱仙镇的每个角落,与古风古韵的建筑擦肩而过,像是穿越到几千年前:繁华热闹的集市上,商贾往来,南北风味于此汇聚,为朱仙镇添了动人的烟火气。及至今日,再往镇上搜寻,坊间各式美味佳肴依旧印刻着历史的记忆,孙膑、慈禧、鲁迅等人都跟当地美食有过一段精彩演绎,成为朱仙镇历史味道的另一种表达。

走进朱仙镇,满眼看到的都是原生态的古朴,如同一脚踏进了另一个空间,此处依旧过着明清时期的生活。

镇上的建筑大都保存着原有的姿态,脚下是沉积了五千多年的土地,“寻古”,成了此行中不言而喻的核心主题。看过山水古建,最值得体验的还有镇上流传千年的传统味道。在朱仙镇觅食,发现各种美味背后都带着传奇典故,以精彩故事佐美食,赏味之间,味蕾有了别样的畅游体验,叫人流连忘返。

五香豆腐干——孙膑传下的味道

人还未跨进朱仙镇,便听人提起当地有名的五香豆腐干,说者激情四溢,听者更是“馋虫四起”,众人便踏上了去朱仙镇的赏味之旅。

抵达朱仙镇后,头一件事,便是按照朋友提供的路线,去“远香斋”、“玉棠号”两家老字号里买了豆腐干,一路就着当地居民讲述五香豆腐干的典故,吃得畅快无比,故事听来有滋有味。

相传孙膑和庞涓同时拜鬼谷子为师,庞涓当上魏惠王的将军后,因忌孙膑才能超过自己,设法诳骗孙膑到魏,并挖去他的膝盖骨,把他扔入猪圈。朱仙镇卖豆腐的王义同情孙膑,一连数天偷偷送给孙膑带有盐味的豆腐充饥。后来孙膑被齐王救回,为答谢王义,孙膑将齐国做豆腐的传统技艺教给王义,经王义改进,朱仙镇五香豆腐干的技艺由此世代相传。

故事说完,众人嘴里的豆腐干嚼得津津有味。跟着当地居民的讲述,我们不仅品出美食的滋味,还穿越了时空,探索了豆腐干的前世今生。

朱仙镇的豆腐干妙在颜色和口感恰到好处,在老字号里追问缘由,“十煮九晾一见阳”,一句精炼的总结道出其中奥妙与功夫,也是长年累月沉淀下来的门道。

豆腐干之于朱仙镇,就好比螺蛳粉之于柳州、清补凉之于三亚,是当地人对故土记忆的重要承载,满口都是制作人的心思和诚意。离开之时,还不忘带几份豆腐干回家,让亲友也尝尝朱仙镇的滋味。

推荐店家:远香斋、玉棠号

瓜豆酱——没有甜味的西瓜酱

瓜豆酱,在朱仙镇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,是再普通不过的味道。当地人管瓜豆酱叫“豆什儿”,外地人统称“西瓜豆酱”。

没错,正是三伏天里取了西瓜作原料制成的“酱”。不过这碗酱,绝不是甜味的西瓜果酱,而是加入了酱豆、香料和其他配料,待其发酵之后,脱胎换骨,变幻出浓郁咸鲜的滋味。

陈晓卿在《至味在人间》的开篇写他对食物绵长的记忆,便说到儿时在皖北杨老师处吃得一口西瓜酱:“当时我觉得,真奢侈啊,居然舍得用西瓜,每一口都有丝丝的回甜。如果运气好,还能吃到小块的西瓜,纤维组织还在,却浸满了酱的鲜香,充盈在口腔和鼻腔。”

走进朱仙镇时,大街小巷里瓜豆酱的香味随即飘来,诱人食欲。瓜豆酱的食用方法有很多,下饭菜或调味品都可以佐酱以提味,不过当地最常见的吃法更是简单直接:葱姜蒜在油锅里炸香,用热馒头蘸酱吃,别有一番滋味。

当然,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些辣椒、花生豆、肉末等,用来烩豆腐、烩鱼,都是好味道。若是高温暑日,随意做个捞面,放点豆什儿,就是最好的消暑美食。

无论何种吃法,瓜豆酱在朱仙镇几乎无所不在,甚至是整个开封人民不可或缺的调味品。

鲤鱼焙面——慈禧的创意菜

鲤鱼焙面,在朱仙镇称得上“资历老练”。据传,这道菜品是鲁迅喜爱的豫菜之一,也是当地宴请友人、上桌必点的菜品。

入店坐定,不用看菜单,黄河鲤鱼焙面是必点项。热菜上桌,一条糖醋鲤鱼身披“黄金甲”,正是点睛的焙面。面条纤细,密密地覆在顶端——“这不就是常吃的龙须面?”经店员讲解,方知焙面之后还有许多故事。

据《如梦录》记载:“明代开封每逢农历二月初二,所谓龙抬头之日,筵客吃龙须面,节礼送面”,彼时,官府和民间都会以细面相赠,是为“龙须面”。当地还在清水煮食基础上,延伸出油炸的做法,吃起来蓬松酥脆。

又有民间传闻,当年慈禧太后在开封府吃到糖醋熘鱼和焙面,心血来潮说道,鲤鱼静躺盘中睡着了,应该盖上被子。随后起筷将一旁的焙面覆于鱼身,便有了这道”鲤鱼焙面”,从此传为佳肴。

焙面香酥,吸汁后配鱼肉同食,焦脆之间鱼肉肥美,搭配得恰到好处。在开封朱仙镇,这道名点务必不要错过,不妨借着鲤鱼焙面,遥想当年慈禧太后和鲁迅也迷恋的滋味。

推荐店家:黄家老店

开封灌汤包——能吃的工艺品

同样一屉汤包,与淮扬精美的的蟹黄汤包相比,开封的灌汤包更平实,但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讲究。和面时,不仅要揉捏,还要拍打,为的是打出面皮筋骨,足够柔韧,包得下满肚鲜汤,保证包子能配着汤汁同步享用。

在外形上,开封灌汤包讲究“放下似白菊,夹起如灯笼”, 一圈细密的褶子装点,只是看着就惹人垂涎。包包子的手法必须轻且快,任何一角受力不均都会让面皮变形,轻易便被撑破。

在北方面食里,开封灌汤包可谓是“小家碧玉”。个头小,面皮薄且软,顶着浑圆的肚子,吹弹可破,叫人不敢轻易触碰。当地人跟朋友介绍,大半天说出一句宣传语:“吃过那么多灌汤包,还是开封的好吃。”和包子一样实在。

到了朱仙镇,自然是要尝一份传奇名点。入店点单,明厨档里当场现做,只见师傅们个个手底生花,几十秒功夫就是一屉。老板特意介绍说,自家包子全是瘦肉为馅,精粉为皮,爆火蒸制而成。

汤包上桌,腾起一片热气,抬箸夹汤包,颤巍巍从蒸屉上剥离,像是提起一盏灯笼,小心地护着烛火。汤包饱满地透着光亮,隐约能看到内里的汤汁和肉馅儿。经店员指点,灌汤包的地道吃法是“先开窗,后喝汤,再满口香”,即吃灌汤包子,汤的存在列第一位,肉馅次之,面皮再次之。一套流程吃下来,意犹未尽。

推荐店家:包龙府灌汤包子店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爱读书立场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创致敬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ushu263.com/33440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200768998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