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旅游 / 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走南闯北,看到过无数的景,由衷的感慨祖国的变化。仅在20年前,旅游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绝对还是件奢饰品,更别说长途旅游和出国旅游了。然而现在几岁孩童,几十岁的老人,也常常谈论自己的旅行见闻。仿佛出去游玩,已经成了普通人最稀松平常的事情了。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国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,得以让旅游蓬勃发展。旅游业的兴隆让大众有了更多开阔视野的机会。除却出国游不说,国内旅游中最令人向往,最值得向朋友夸耀的地点莫过于:西藏和新疆了。对于新疆,曾无数次神往。一望无尽的沙漠和多情的新疆姑娘,一直萦绕在心头。好事多磨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,得以前往新疆的明星之地“吐鲁番”游历。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在那次旅游中,体会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。新疆原来不全像我固有印象中的那样:戈壁遍地,漫天黄沙,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。这里的美食万千,绝大多数都是汉族的我们没有尝过的。这里水果各异,价格实惠甘甜可口。新疆的女孩子是真的漂亮。得益于混血的缘故,这里的姑娘五官立体,双目灵动而脉脉含情。相较于汉人女孩子的含蓄羞涩,这里的姑娘更为热情主动,能歌善舞的她们永远是人群中的主角。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新疆吐鲁番有着无数的美和数不尽的好,但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劳动人民朴实的劳动成果“坎儿井”。

吐鲁番,热和葡萄两个印象深深的烙在了全国人们的心中。这样一个地处西北新疆腹地的城市有着典型新疆城市的特色。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“坎儿井”主要就分布在吐鲁番。这项工程,规模浩大,造时漫长,费时费力。但是居住于此的人民却不得不这么做,吐鲁番环境也极其适合坎儿井。这是为什么呢?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先来说说坎儿井的修建必要性吧

1. 极热,风大,地表干燥

吐鲁番地处一个狭长的山谷中,四面环山。因为城市处于沙漠气候带,这里年均降水量仅16.4毫米,一个小指头都没不了。降水量奇少的同时,这里有着傲人的光照时长,全年3200小时,比内地多了1000多小时。炎炎夏日40度高温已让内地的人们蛰居不出了。但是在吐鲁番40度实在不够看,这里最高气温记录是82.3度。身处此处,能真正体会到热锅上的蚂蚁的感受了。这还不算完,因为地处山谷,吐鲁番常年大风,故有“火洲”、“风库”之称。在这种极端天气下,地表水很快就被蒸发了。那么人们用水,就成了大问题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2. 雪山环抱

吐鲁番这样一个极度燥热,极度缺水的地方。让人难以想象的是,它的周围肉眼可见的是皑皑的雪山,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矛盾的世界。自己感受到的是干渴和酷热,眼前确实一番清凉世界。雪山上有着大量的冰雪,每年夏天来临,积雪融化,大量甘甜的雪水顺着山坡流淌下来。很快,雪水在燥热干旱的环境中蒸发殆尽或渗入地下。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3. 极大的地势差距。

在吐鲁番盆地的底部有一湖泊叫做艾丁湖,低于海平面155米是世界上第二低地。从盆底往山上进发,海拔迅速提高。正是这陡峭的地势变化,使得坎儿井能以引高山雪水到盆地来。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4. 土壤

吐鲁番的土壤粘度很大,在其中挖凿洞穴几乎不会出现坍塌的情况,这也为坎儿井的建造提供了有力的土壤条件。

5. 经济发展和生活

这是坎儿井被建造的最原始的驱动力了。因为日照充足,所以这里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长势极好。远销海内外的葡萄,哈密瓜就是其中代表。正因为经济需求的驱动,才使得勤劳的人们不断探索水源的解决方法。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坎儿井结构和概况

京杭大运河,万里长城和坎儿井并成为“中国古代三大工程”。大运河和长城都是当时君主们倾尽全国之力建造的。然而坎儿井是新疆人民在没有任何帮助情况下创造的奇迹。光在吐鲁番地区就有上千条坎儿井,总长度5000多公里。这种长度足以横跨整个中国。吐鲁番地区大大小小分布着数千条坎儿井,短的1公里左右,长的将近25公里。可以说吐鲁番地区厚厚的土壤下遍布着纵横交错的渠道。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坎儿井主要是由竖井、地下渠道、地面渠道和“涝坝”(小型蓄水池)四部分组成。很多人搞不清楚坎儿井的供水原理。其实你可以把这个工程想想成一个地下导管。这根导管可以把雪山附近的地下水导入到山谷的来。整个过程都是在地下进行的,所以不用担心大风和高温蒸发掉水。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建造难度

1. 难以想象的规模

我们都知道万里长城很长,建造也很艰辛。但是坎儿井的建造可以说难度更大。因为整个工程都是在地下进行的。不要以为只有几米的深度,最深的竖井有将近90米深,也就是说大多数暗渠都是在地下几十米的深度。打个比方,城市挖地铁,地铁造价一公里几亿,这还是在有现代机械加持下的价格。遥想千年前,古人是如何凭借顽强的毅力在地下几十米挖出了5000公里的隧道呢?难以想象。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2. 没有指南针,如何精准定位?

在坎儿井建造的年代,指南针还没有被发明出来。新疆的先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精准的定位竖井呢,又是如何让暗渠始终平行于陡然变化的地表呢?其实智慧的劳动人民仅仅用一盏灯,几个掉线就做到了这一点。在这里不赘述了,有兴趣可以搜索看看。

3. 恶劣的地下挖掘环境

吐鲁番地区多粘土,这种土十分适合打洞。但是对于挖掘者来说却是噩梦。因为粘土坚硬而又不容易松动,想在这样的土壤挖掘,是要付出加倍的劳力的。在地下几十米深处作业,古代又没有任何机械通风设备,瘴气又是一大难点,它夺走了很多挖掘者的生命。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然而最让人胆寒的却来自于那不起眼仅没膝盖的雪水。因为坎儿井的水来源于雪山融雪,所以尽管地表温度50,坎儿井的水却接近0度。为了减少暗渠的工程量,设计的时候只考虑让水自由通过,没有考虑挖出多余的工程作业区域。所以当时的人们,几乎都是全程跪在0度的冰水中挖掘的。有时候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,人上来的时候可以说冷如冰块了。据统计,参与挖掘坎儿井的人,几乎没有活超过30岁的。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导游轻描淡写的介绍,却带给人很大的震撼。如此宏大的工程,这样恶劣的作业环境,人们却也前仆后继的加入其中。在古代一旦决定去挖坎儿井,也就预示着这个人已经没有未来了。但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,对于磨难的忍耐力实在令人敬佩。一代又一代的坎儿井人在这个本是不毛之地的沙漠,延续着生命的奇迹。

建筑奇迹“坎儿井”: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对困难低头

如此顽强,勤劳,奋不顾身的民族,怎能不强大?中国有现在的伟大成就,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朴实的本质。

我们民族从来不是一个侵略的民族。我们的强大,源于一双勤劳的手,来自一个永远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。

但是中国人绝不软弱,任何妄图打到我们的,不管是人还是自然,最终都以失败告终。

原文始发于: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爱读书立场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创致敬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ushu263.com/14579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200768998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返回顶部